边境口岸城市黑河人口发展现状、成因及对策
时间:2022-04-15 09:56:34 来源:黑河市统计局
人口发展是边境地区安全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,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。近年来,人口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边城黑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,人口外流严重,出生率持续走低,老龄化速度加快,人口数量不断减少,由此引发的边境安全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。
一、从人口普查数据看黑河人口变化
(一)人口总量减少、规模变小
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(下同)黑河市常住人口128.6万人,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(下同)相比,累计减少38.8万人,下降23.2%,年均减少3.9万人,年均下降2.6%。与全国、全省比较,增速低于全国28.5百分点,低于全省6.3个百分点。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.7人,比全国(150.4人/平方公里)少131.7人,比全省(67.3人/平方公里)少48.6人,人口密度不足全国的1/8,约为全省的1/4。
县市区人口呈现“个别小幅增长、多数大幅下降”态势。与2010年相比,除爱辉区在中心集聚和城市虹吸效应作用下,人口增加1.25万人,累计增长5.9%外;其余五县市人口均大量减少,降幅均在20%-30%。其中,嫩江市人口总量减少最多,共减少14万人,下降28.3%,年均减少1.4万人,年均下降3.2%;北安市降幅最大,共减少12.8万人,下降29.3%,年均减少1.3万人,年均下降3.4%。
(二)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数
2020年黑河市人口出生率3.6‰、死亡率6.5‰、自然增长率-2.9‰,与2010年相比,人口出生率下降3.4个千分点、死亡率增长1.8个千分点、自然增长率下降5.2个千分点。与全国、全省比较,出生率低于全国4.9个千分点,低于全省0.2个千分点;死亡率低于全国0.6个千分点,低于全省1.7千分点;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4.3个千分点,高于全省1.5个千分点。
近10年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 |
单位:‰ |
年份 |
2011 |
2012 |
2013 |
2014 |
2015 |
2016 |
2017 |
2018 |
2019 |
2020 |
出生率 |
7 |
7 |
6.3 |
6.5 |
4.8 |
5.4 |
5.4 |
4.8 |
3.9 |
3.6 |
死亡率 |
5.1 |
7.4 |
9.5 |
8.1 |
6.7 |
5.8 |
14.9 |
5.6 |
5.3 |
6.5 |
自然增长率 |
1.9 |
-0.4 |
-2.8 |
-1.6 |
-1.9 |
-0.4 |
-9.5 |
-0.8 |
-1.4 |
-2.9 |
全市近10年户籍资料显示,只有在2011年自然增长率为正,其余年份自然增长率均在-0.4‰—-2.9‰范围内波动(其中2017年数据异常变化是因当年开展户口整顿清理死亡未销户口所致)。极低的出生率导致黑河市少子化严重,处于超少子化社会(出生率15.0‰—13.0‰为少子化;13.0‰—11.0‰为严重少子化;11.0‰以下为超少子化)。这种情况下,黑河市即使不考虑人口净流出的影响,人口也会呈现负增长,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,死亡率还将逐渐提高,人口总量的下降趋势将更加明显。
(三)人口结构显著变化,少子化老龄化程度加深
2020年全市人口中,0-14岁的人口13.3万人,占10.4%;15-59岁的人口85.6万人,占66.5%;60岁及以上人口29.7万人,占23.1%。与2010年相比,0-14岁人口比重下降2.6个百分点;15-59岁人口比重下降7.5个百分点;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。与全国、全省比较,0-14岁人口比重低于全国7.6个百分点,基本与全省一致;15-59岁人口比重高于全国3.2个百分点,基本与全省一致;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高于全国4.4个百分点,基本与全省一致。
从2020年数据分析,黑河市人口状况已进入超少子化和重老龄化叠加时期。衡量少子化程度的另一项指标是0-14岁人口比重,低于15%为超少子化、15%—18%为严重少子化、18%—20%为少子化、20%—23%为正常、23%—30%为多子化,黑河市占比略超10%,属超少子化。人口老龄化社会是指,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0%以上,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7%以上,而黑河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23.1%,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.6%,结构占比远超老龄化社会标准,也较大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在全国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,黑河市更是面临超少子化和重老龄化的双重挑战。
黑河市各年龄段人口比重情况
单位:%、个百分点
年龄 |
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|
2010年六普 |
2020年七普 |
七人普比六人普 |
0-14岁 |
13 |
10.4 |
-2.6(-7.6) |
15-59岁 |
74 |
66.5 |
-7.5(3.2) |
60岁以上 |
13 |
23.1 |
10(4.4) |
注:括号内为与全国比较的数据。
(四)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
2020年黑河市共有家庭户55.9万户,家庭户人口121.5万人,户均人口2.17人,比2010年减少0.42人,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0.45人和0.05人。家庭规模的大小及其演变,主要受经济社会发展、生育政策、生育观念及居住条件改善等因素的影响。
以户籍资料为依据,自2011年以来黑河市户均人口每年以0.04人的平均速度递减,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。家庭户类型以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“二代户”为典型和代表,但“二代户”所占比重逐年下降,“一代户”比重逐渐上升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人民已经实现小康生活,正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步迈进,家庭模式逐步向小型化发展是必然趋势。
黑河近年户籍户均人口情况表 |
单位:万人、万户、人/户 |
|
2011 |
2012 |
2013 |
2014 |
2015 |
2016 |
2017 |
2018 |
2019 |
2020 |
户籍 人口 |
173.1 |
172.8 |
171.5 |
127.8 |
167.9 |
162.8 |
160.5 |
159.3 |
158.1 |
155.5 |
总户数 |
67.9 |
69.4 |
70.7 |
54.9 |
72.6 |
72 |
72.2 |
71.8 |
72.2 |
71.4 |
户均 人口 |
2.55 |
2.49 |
2.43 |
2.33 |
2.31 |
2.26 |
2.22 |
2.22 |
2.19 |
2.18 |
(五)人口净流出不断攀升,劳动力和人才流失严重
户籍资料显示(无2011年数据),迁出人口呈逐年上升、不断扩大趋势。10年间人口累计迁出17.7万人,累计迁入11.5万人,迁出人口为迁入的1.5倍,累计净迁出6.2万人,平均每年净迁出0.6万人。现实中,大量存在适龄劳动力外出务工、随迁家属、异地养老以及大学生异地就业的人口,因大城市落户难或不愿放弃黑河户口,户籍仍留在本地,但不在本地就业和居住,实际已不是黑河市常住人口。
2020年黑河市20-50岁常住人口53.4万人,与2010年相比,减少36.6万人,占减少总人口的94.3%。数据反映,流出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,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的流出人口相对较少,流出人口中35%举家搬迁,14%个人就业原因。据不完全统计,流出人口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很高,近3年大学生毕业返乡率不足30%,同时户均人口规模不断变小,“二代户”比重下降“一代户”比重上升,都在说明黑河市人才不断外流,人才流失现象严重。
黑河近年户籍人口变动情况表 |
|
|
|
|
|
|
|
|
|
|
单位:万人 |
|
2010 |
2011 |
2012 |
2013 |
2014 |
2015 |
2016 |
2017 |
2018 |
2019 |
2020 |
迁出 |
2.31 |
|
1.98 |
2.05 |
1.05 |
2.18 |
1.7 |
1.58 |
1.81 |
1.40 |
1.64 |
迁入 |
2.19 |
|
1.76 |
1.50 |
0.64 |
1.68 |
0.91 |
0.86 |
0.78 |
0.52 |
0.62 |
净迁出 |
0.12 |
|
0.22 |
0.55 |
0.41 |
0.5 |
0.79 |
0.72 |
1.03 |
0.88 |
1.02 |
(六)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
从城乡分布看,2020年全市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3.9万人,占65.2%;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4.7万人,占34.8%。与2010年相比,城镇化率提高12.6个百分点。城镇化率高于全国1.3个百分点,低于全省0.4个百分点。
各县市区城镇化率差异较大。爱辉区城镇化率最高,达到84.6%,超过我国先进地区和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(80%);逊克县城镇化率最低,为43.7%,约为爱辉区一半,基本与不发达地区一致,城镇化进程缓慢;其余依次为北安市69.4%、嫩江市62.9%、五大连池市55.8%、孙吴县54.9%,总体与全国、全省保持同一水平。
黑河市城镇化进程 |
|
|
|
|
单位:万人、% |
地区 |
2020年城镇人口 |
2020年城镇化率 |
2010年城镇人口 |
2010年城镇化率 |
变化情况 |
黑河合计 |
83.9 |
65.2 |
88 |
52.6 |
12.6 |
爱辉区 |
18.9 |
84.6 |
14.7 |
69.6 |
15.0 |
逊克县 |
3.6 |
43.7 |
3.6 |
35.2 |
8.5 |
孙吴县 |
4 |
54.9 |
4.9 |
47.6 |
7.3 |
北安市 |
21.4 |
69.4 |
24.8 |
56.9 |
12.5 |
五大连池市 |
13.6 |
55.8 |
14.8 |
45.5 |
10.3 |
嫩江市 |
22.4 |
62.9 |
25.2 |
50.8 |
12.1 |
二、黑河市人口发展问题成因分析
(一)产业结构不合理,财政保障能力弱
1.二、三产业发展缓慢。2020年黑河市三次产业分别为44.9%、12.7%、42.4%,与全省25.1%、25.4%、49.5%的产业结构相比,一产明显偏高,二、三产明显偏低,二、三产业合计占比为55.1%,比全省低近20个百分点。二、三产业发展缓慢,除与黑河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关外,还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,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,以及人口少服务业不发达、市场消费能力弱等密切相关。
2.公共财政支出主要依靠转移支付。2020年,黑河市公共财政收入42.5亿元,公共财政支出256.4亿元,支出是收入的6倍以上。黑河市主要依靠国家和省财政转移支付在发展,自我供血、自我保障能力过弱。
(二)公共服务水平低,城市服务供给缺位
由于个别县市区人口规模小、市场容量少、缺少发展活力,同时财力紧张,很难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,致使黑河市部分地区存在科技、文化、教育、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,高效交通网络、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还不够完备。
(三)人口增长扶持政策效果不明显
根据我省重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相关规定,黑河市部分县区早在2016年就适用三孩政策,但生育三孩的比例却较低,2016年—2020年三孩生育占新生儿比率仅为1.8%、2.9%、3.3%、3.5%、3.9%。黑河市2020年二孩生育占新生儿比率36.6%左右,低于全国13.4个百分点、高于全省6.6个百分点。综合来看,现有生育政策对总体生育水平还没有带来明显的提升,尚不能改变出生人口总量下降的趋势。
三、黑河市人口发展的几点建议
近年来,黑河市借助“三区一市”政策叠加优势,全力打造50万人口边境区域中心城市,营商环境整体改善,产业布局逐步优化,开放高地日益形成,对人口、人才和企业、投资的吸引力有所增强。但是,同国家兴国富民的战略需要比,同边城全面振兴、全方位振兴的要求比,还有不小的差距。为从根本上扭转人口人才流失、人口急剧下降、少子化老龄化突出等问题,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全面提高边民生活水平,建设巩固强大祖国边防,提出以下七点建议。
一是支持黑河自贸引领、开放带动,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,积极对接俄远东开发战略,打造我国向北开发开放新的增长极和中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,增强黑河对外来人口人才的吸引力和吸纳力。
二是对落户黑河的人口人才给予特殊政策,每人每年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补贴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,扩大边境地区津贴、补贴范围,提高津贴、补贴待遇。
三是出台扶持边境口岸城市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,通过为企业减轻税负,促进特色产业发展,拉动就业,提高收入,留住和吸引人口人才,构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、具有黑河独特优势、支撑强劲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,形成推动黑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能。
四是加大对边境口岸城市互联互通基础设施、城市基础设施、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,增强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力。完善“一市多区”建制,扩大城区规模,在防汛防洪、城市路网、给排水、供热供气、垃圾无害处理等方面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。
五是放宽事业单位职称聘任条件,取消名额和比例限制,实现应聘尽聘,提高各类人才在黑河工作的积极性。
六是增加生育福利,在落实好原有生育扶持政策的前提下,采取生育二孩、三孩直接补贴直至18周岁等特殊鼓励措施,增强适龄家庭的生育意愿。
七是支持黑河学院与国内外知名院校联合办学,提高黑河学院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,增强内地和境外学子求学意愿,扩大黑河学院的招生规模。支持国内外知名院校在黑河兴办分校,建设新的国门大学和留学不出国学校,通过高校办学吸引人口、培养和留住大量人才。